第五章:阴影中的目光-《维度裂痕》
第(2/3)页
“那怎么办?停止吗?”陈远的声音带着恐慌。
“停止?”顾杉转过头,目光锐利地看着他,“我们已经收到了思瑜的求救信号,现在停止,等于亲手杀了她。”
“可是……”
“没有可是。”顾杉打断他,语气斩钉截铁,“我们要更快。在他们弄清楚我们在干什么之前,完成第一次稳定通讯实验。”
压力像不断收紧的绞索。一方面要避开学院内部的监视(张震院士似乎也加派了人手留意顾杉的动向),另一方面要提防外部虎视眈眈的商业间谍。顾杉和陈远如同在刀尖上跳舞,每一个步骤都小心翼翼。
与此同时,顾杉对那段求救信号的分析也有了新的进展。他发现,那个隐藏在背景中的、冰冷的规则脉冲,并非完全随机出现。它似乎与思瑜的主动信号存在着某种协同关系。
当思瑜的信号强度稍高时,那个脉冲就会变得微弱,仿佛在刻意隐藏;而当思瑜的信号间歇时,脉冲则会变得清晰一丝。这不像监视,更像是一种……引导或中继?
一个大胆的、令人不寒而栗的猜想在顾杉脑中形成:
难道思瑜并非直接向自己发送信号?她的信号先被某个“中继站”接收,然后由这个“中继站”进行转译和转发,才被自己捕获?
这个“中继站”是什么?是维度缝隙中的自然现象?还是……某种具有智能的存在?
如果是后者,它是友是敌?它帮助思瑜传递信息,目的何在?
无数谜团交织,让顾杉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立无援。他掌握的物理学知识,在面对这些超乎想象的现象时,显得如此苍白无力。
这天夜里,他独自一人留在地下室,再次尝试用极低能量激发谐振场。他调整了参数,试图不仅仅是接收,而是微弱地、尝试性地向着那个“中继站”的脉冲频率,发送了一段简短的、经过加密的询问信息:
“身份?意图?”
他没有期望能得到回答。这更像是一种投石问路,一种科学家的直觉试探。
第(2/3)页